10月12日-13日,中国科学院大学2024年研究生学术论坛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分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召开。
10月12日,百余幅精心制作的学术墙报在研究所一楼多功能厅错落有致地排列展览,吸引师生驻足交流。大家穿梭其间,或是细读文字描述,或是凝视图表数据。参观者积极提问,作者耐心解答,双方互相分享研究心得,现场气氛热烈。
10月13日上午,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分论坛正式拉开帷幕。天津工业生物所法定代表人、副所长向华,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冉盈志,天津市教委科学技术与研究生工作处一级调研员聂大群,天津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罗学刚,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王涛,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唐双焱,天津工业生物所研究员朱之光、李晓伟以及天津科技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教师代表出席开幕式。
向华代表研究所致开幕辞,他首先对与会嘉宾及合作单位、兄弟院所师生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随后详细介绍了天津工业生物所发展历程、近年来取得的科技成果及研究所科教融合发展态势。他表示,研究生学术论坛是为研究生搭建的跨地域、跨单位、跨学科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是以青年人才学术交流推动科教融合的重要举措。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正在成为生物科技领域的制高点,迎来变革发展的关键期,希望同学们抓住机遇,瞄准国家紧迫需要和行业迫切需求,潜心科研、敢于质疑、勇于挑战,在催生生物制造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希望同学们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打破学科领域壁垒,秉持开放的态度,积极展开学术交流。
冉盈志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学2024年招生情况,表示未来将进一步优化生源结构,提升招生质量。他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术交流活动激发自己的学术潜力,在学术上有更大的收获,成为顶尖的国际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聂大群代表天津市教委向来自全国各地、各所各校的青年才俊们致以热烈的欢迎,表示天津市教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科教融合工作。他鼓励同学们借此机会充分展示学术成果,开展深入交流,拓展人脉网络,为合作创造良机。
王涛代表合作高校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希望校所双方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等举措推动科研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中医药专业知识与生物制造有机结合,依托高质量的人才,早日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问题。
在青年专家主旨报告环节,罗学刚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生”如夏花,“研”路芳华》主旨报告,从学业规划、导学关系、科研素养的形成等多个方面给科研“萌新”们送上了一份珍贵指南。唐双焱和朱之光作为青年科学家代表分别作了题为《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的定向进化》、《合成生物学指导的生物电催化系统构建》的特邀报告。
接下来的博士生学术报告环节中,20位优秀博士生分享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内容涵盖了合成生物学、生物工程、生物制造、生物催化等多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引入了数据驱动与AI赋能等新的研究范式。评委专家对每个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参会同学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情况与报告人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论坛期间,与会师生还参观了研究所科技展厅和中国科学院、天津市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及研究所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经过论坛评委会评议,来自过程工程研究所的郭沛林、天津工业生物所的宋展2位同学获得优秀学术报告一等奖;来自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李江、天津工业生物所的赵浩东2位同学获得优秀学术墙报一等奖;来自天津大学的吴嘉豪、天津科技大学的史改玲等16位同学分别获得优秀学术报告和墙报二等奖、优秀奖。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天津工业生物所承办,旨在为国内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相关领域的青年学子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助力研究生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学术热情、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来自天津工业生物所、微生物所、过程工程所、青岛能源所、大连化物所以及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近260位学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向华(左上)、冉盈志(右上)、致辞
罗学刚(左)、唐双焱(中)、朱之光(右)作报告
博士生学术报告与学术墙报参观交流
优秀学术报告一等奖(左上)、二等奖(右上),优秀学术墙报一等奖(左下)、二等奖(左中)、三等奖(右下)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