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扫描
【央广网】关键抉择丨改革向深,科技向新
  发布时间:2024-07-09    供稿部门:

央广网北京7月9日消息 2013年12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之后四年多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40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2018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成立。到目前为止,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32次中央深改委会议。

十年,72次会议,近六百份文件……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谋划、亲自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取得一系列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成就。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而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全面深化改革又将掀开新的篇章。

从今天(7月9日)开始,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关键抉择》,我们将沿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历次会议勾勒的深改之路,记录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本期推出:《改革向深,科技向新》。

习近平: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决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

“五,四,三,二,一,点火!”2016年8月1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使得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上保持和扩大国际领先地位。“墨子号”量子卫星总指挥王建宇日前透露,新一代的量子卫星正在研制中。

王建宇表示:“‘墨子号’做完以后,在量子密钥分发上面是具有首创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接下来我们要研发第二代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是中高轨的量子科学实验,做更新的科学实验和超万公里的量子通信。”

就在上个月末,我国量子领域著名科学家薛其坤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对我国量子科技的未来充满信心。

“国家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通过人才、技术的积累,今天能在量子科技方面和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一起发力,这是历史上很少见的一个时期。量子信息革命方面,中国将会成为世界的一个重要力量。”薛其坤表示。

△薛其坤(左三)指导学生做实验

“墨子号”出现后,“量子”这个神秘的概念,逐渐向公众掀开面纱。近年来,量子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这一次,我国抓住了机遇。十年间,我国量子科技步入发展“快车道”,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量子通信网络,实现了国际领先。

但,这样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存在一些短板亟待补齐,比如科技投入产出效益不高;科技评价体系不适应新发展要求;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等,影响了我国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主体活力的激发。

“科技投入产出效益不高”,这正是杨小君闷在心里很久的苦恼。他说,“我们当时在所里做出来的东西只是成果,不是个产品,对于用户来讲,你那东西只能说可能能解决问题,它不是真正解决这些卡脖子的问题。”

2008年,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毕业后,杨小君留所工作。2015年,担任光机所光子制造与系统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的他,名下专利成果已有30多项。手握一堆专利,却没有一项投入实际应用,杨小君有些不甘。正当他一筹莫展时,2015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犹如久旱逢甘霖,杨小君兴奋地拿着文件跟所领导商量:能否支持他创办成果转化企业?没想到,领导就等着他开口。

杨小君说:“所里鼓励我们成立企业,进一步地转变为产品。所里当时最重要的一个政策就是保留所里的待遇和所有的职务,允许我既当中心主任又当公司总经理,这就是最大的支持。公司成立初期,有一些资金的投入,所里也真金白银投入进来,还可以利用光机所的科研平台去做一些研发。”

△杨小君在中科微精实验室观察实验进展

消除了后顾之忧,又得到所里资金、资源的支持,杨小君和几位同事成立了中科微精,致力于超快激光微细加工装备的研发生产。作为原始股东,他们轻装上阵,放手大干。几年的时间,中科微精凭借超快激光的广泛应用,在行业内声名鹊起,并拉动我国在航空航天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上,进入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的阶段。

杨小君表示:“到目前为止,国内只有我们把这个东西做成了产品,还没有第二家,我们的产品、设备现在在航空航天发动机这方面的应用是独家的。现在通过社会的资本力量,通过股权融资,我就能解决发展的资金需求,这些东西都是成立产业化公司以后实现的,过去的传统研究所是不可能实现的。我觉得我抓住了时代脉搏,现在很多人都很羡慕我。”

△杨小君(右)在调整实验设备

如果说将干了半辈子的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是杨小君的“科学梦”,那么,青年科学家蔡韬的“科学梦”是在实验室搞出个惊叹世人的“0到1”的突破。2012年11月,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正式揭牌,当时30岁的蔡韬刚刚到所工作,望着周围的荒地,他感慨自己成了名真正的“拓荒者”。2015年,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向“二氧化碳到人工合成淀粉”这一重大前瞻性问题发起“进攻”,希望年轻人能承担这项重任。机会摆到蔡韬面前。

蔡韬表示:“当时面临着比较难的抉择,比如说我们发现的一些问题,实际上是可以发文章的,但是对于我们整个大的项目来讲,这显然还不够,所以发文章其实从一开始就不在这个项目的预期目标中。对于一般的科研工作者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如果6年以后,这个事情做不成,就是归零了,你可能都不能在这个领域内工作了。”

△蔡韬

沿着别人的科研路径走,可以定期发表论文,按部就班,平稳度日,还是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接受全新的挑战,最后可能一无所有?在蔡韬心中,一名科研工作者显然应该选择后者,但对于未卜的前途,多少有些踌躇。此时,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出台的一项政策,让蔡韬毫不犹豫接下了这个科研重任。

蔡韬说:“所里下了一种保障机制,可以不考核文章,就考核你是否解决了这些问题,这对我们来说很好。我们在工作中不停地发现问题,然后提出新的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一步一步往前走,在这种考核机制下所里承认你的工作,也承认你的贡献。所以我们可以坚持6年去做这个事情,否则我觉得太难了,对于青年工作者来讲压力太大了,这种机制的保障是非常重要的。”

△蔡韬和团队在实验室用二氧化碳合成的淀粉

跟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一样,当时很多科研院所已经积极探索评价体系改革。2018年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科学设立人才评价指标。其中,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所谓的破“四唯”在科技界引起强烈反响。

中央推动之下,更多青年科研人员可以像蔡韬一样,心无旁骛地接受最难的科研挑战。

2021年9月,蔡韬和团队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成为当年全球重大科研突破之一。

△人工合成淀粉样品

科研院所内,评价体系决定着科研人员的职业生涯。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才能激发科学家的创新活力。科研院所外,更多的实际问题等待科学家们解决。

在浙江金华一家自动化设备研发制造企业里,浙江师范大学专业智能制造服务团队负责人徐应涛带着团队成员,正和企业负责人讨论如何优化电机自动装配系统。几年前,这家企业受困于新能源汽车电机装配过程中效率与精度较低这一问题,苦于体制壁垒,公司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科研团队去攻克这个难题。

改革的春风吹来,2022年6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指出完善“揭榜挂帅制”等项目组织实施中的人才评价机制,发现遴选有实力、能攻关、出成果的优秀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公司负责人看到了希望,当年7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电机自动装配系统研究”难题榜单,榜额128万元。徐应涛团队的研发方案最终在榜单竞拍中胜出。

△徐应涛团队为企业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电机自动装配系统

徐应涛说:“企业把问题带给我们,这个问题又有意义,又能落地,其实是把我们高校院所加入到整个产业的环节里来,等于带我们来玩这个产业。我们主要提供一些创新资源、人才,我们形成一个团队,把这些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再把它发挥出来。没有人才就谈不到创新,知识是用于创造价值的,最终把我们的高校‘融’到产业链里去。”

在这场“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的游戏中,科学家深入产业,实现了科研的价值,企业方解决了难题,获得更多发展机会。该企业副董事长洪灵说,这是真正的“双赢”。

“结合他们已有电机装配线的一个研究成果,给我出的方案很有竞争力,而且成本大幅地下降。之前好几个环节都是要单独开发检测类设备的,也帮我解决掉了,大幅降低企业创新的难度。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相关订单的需求洽谈。随着我们这个项目研发成果的成熟,之后可以在更多的新能源汽车厂去推广我们的产品。”洪灵表示。

△新能源汽车电机装配生产线

让闲置的科研仪器“转”起来、让“沉睡”的科研成果“醒”过来,让紧绷的科研人员活跃起来……科技体制改革是必不可少的推进器。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143项科技体制改革任务高质量完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助推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

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

2017年3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

2019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

2021年11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2021-2023年)》

2022年9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2024年2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的意见》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王磊

审稿丨丁飞

记者丨朱敏 窦筠韵 李佳

编辑丨顾涵


打印】  【关闭】  【返回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天津空港经济区西七道32号,邮编:300308
电话:022-84861997/84861977,传真:022-84861926,邮箱:tib_zh(AT)tib.cas.cn
京ICP备050028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