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从事生物技术创新推动工业领域生态发展的科研机构,2012年3月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2012年11月29日通过验收,正式成为中国科学院序列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是由中国科学院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整建制从事生物制造和工业生物技术研究的国立科研机构,肩负着创新生物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发展生物制造重大颠覆性技术,支撑我国生物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
向 华 所长
张学成 党委书记、副所长
高 莲 纪委书记
田朝光 副所长
李 樱 副所长
按照“顶层设计,学术自由”的原则,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建立了“总体研究部—研究组群—平台实验室”三维一体的科技管理机制,实行学科、任务、平台的三维管理。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始终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以构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培育、研究生教育”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为目标,突出研究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天津工业生物所现有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培养点,材料与化工专业博士培养点,生物与医药、材料与化工2个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点,拥有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工、应用化学、材料与化工5个博士招生专业,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工、应用化学、生物与医药、材料与化工6个硕士招生专业,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体系,为研究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秉承“开放 联合 国际化”的发展理念,以牵头建设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为契机,联合国际(地区)优势机构共建联合中心,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国际合作网络,深度开展产学研国际合作。截至目前,已与比利时、德国、澳门优势机构以及政府间国际科技组织COMSATS共建4个联合中心,并在合作研究、人员交流、人才培养、产业推进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新时期新征程,研究所将不断拓宽合作渠道,积极深化和拓展与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合作,努力建设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领域国际合作创新高地,为推进绿色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8月26-28日,在中国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基金项目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主办的"亚太区域中医药天然产物资源创新国际研讨会"在天津成功召开。会议聚焦亚太区域中医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围绕合成生物技术与天然产物资源创新、天然产物资源利用与分离提取、中医药天然产物生理和药理活性、中医药天然产物的应用等议题,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等介绍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中医药天然产物资源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8月28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院主题教育第四巡回指导组组长刘松林、成员刘庆国到会指导。党委书记张学成主持会议,研究所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要认真落实院党组要求,以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为契机,团结带领全所党员职工学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夏季党组扩大会精神,紧密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攻关专项组织、国家创新平台建设、合成生物领域人才高地建设等重点工作。
8月17日,中国科学院召开2023年夏季党组扩大会议精神传达会。一是结合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切实肩负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职责使命。四是按照抢占科技制高点总目标总任务总要求,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统筹推进改革创新发展重点工作,着力加强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深入推进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高质量推进创新人才高地建设,大力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加强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和科普工作。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功能糖与天然活性物质研究团队基于碳素缩合、异构、脱磷等酶促反应,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建立了化学-酶级联转化二氧化碳合成己糖人工合成途径,通过酶分子改造技术提升了天然酶活性、底物特异性等催化性能,构建了碳一-碳三-碳六三个功能模块,体外实现了精准控制合成不同结构与功能的己糖,其转化率高于传统植物光合作用。
8月1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向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捐赠方心芳院士雕像。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微生物所和天津工业生物所领导班子成员出席捐赠仪式。曾描述过多种酵母菌、丝状真菌和细菌,选育出多种具有高活性的工业生产用菌种,在我国开创了五棓子酸发酵、长链二元酸发酵等新型发酵工业,促进了我国传统发酵工业的现代化。方心芳院士事迹:光明日报:方心芳— —我国现代工业微生物学的开拓者。
7月17日至21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迎来了一群青春活泼的年轻人,天津工业生物所第十届大学生夏令营的主角— —来自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大学、江南大学、吉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的50余名本科生。他们在天津工业生物所共同开启了为期5天的“新生物学与生物经济”夏令营的工程生物学之旅。“新生物学与生物经济”大学生夏令营是天津工业生物所一年一度招生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打造成为独具研究所特色的夏令营品牌。
7月18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和天津市科技局主办、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承办的第八届中国创新挑战赛生物制造技术专题赛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邓子新,德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讲席教授曾安平,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盛延林,天津市科技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夏正淮,天津市滨海新区副区长赵兴荣,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徐占伟。盛延林表示,第八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工作首次尝试与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工作结合,旨在发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国家队作用,促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使命和担当。
7月13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召开主题教育调研成果转化交流会,院主题教育第四巡回指导组到会指导。院主题教育第四巡回指导组组长刘松林作会议点评,认为研究所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在前期调查研究阶段交流推进会的基础上,重点工作更加聚焦、推进落实更加有力,工作成效更加明显,形成了一批更加优质的调研成果,达到了预期。三是抓好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切实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的思路举措,转化为推动研究所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版权所有 © 2012-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天津空港经济区西七道32号,邮编:300308
电话:022-84861997/84861977,传真:022-84861926,邮箱:tib_zh(AT)tib.cas.cn
京ICP备050028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