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抢滩万亿级赛道 让科幻照进现实 天津特色生物制造产业体系加速形成
字号:【大】 【中】 【小】
记者 胡萌伟
将“地沟油”提炼为飞机燃料,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人工合成糖,小麦秸秆“变废为宝”成吸管……近年来,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领域之一,生物制造正逐渐让科幻照进现实。
昨日,第十二届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暨生物制造产业大会在我市举行。本届大会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天津工业生物所)、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主办,来自合成生物领域高校及科研院所、领军企业等各界嘉宾500余人齐聚一堂。
大会主题为“合成生物,驱动生物制造”。与会嘉宾围绕新形势下生物制造前沿创新与产业发展等议题深入交流研讨,为推动我国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启迪新思想、注入新活力、积蓄新动能。
“十四五”以来,天津以产业链为核心抓手,强化技术突破,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抢滩生物制造万亿级赛道,具有天津特色的生物制造产业体系加速形成。
具备完整产业链条
大会上,天津工业生物所与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天津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白皮书2024》,对近期国际工业生物技术创新前沿进行了梳理盘点,对我国生物制造产业主要板块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照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生物经济发展战略与形势,绘制了我国生物经济发展的概貌与前景。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出台了多项重要战略规划,工业生物技术领域迅猛发展,各个重要板块齐头并进,发文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均居全球第一,2023年我国生物制造产业规模已达1.5万亿元。
“在生物制造领域,天津具备完整产业链条。”《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白皮书2024》主要撰稿人,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生物科技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陈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天津应继续有效利用科教资源、平台支撑、人才聚集、产业基础等诸多优势,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赛道,探索科技金融服务创新运作模式,放大基金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引导作用,把握产业链重组与生产力布局优化机遇,促进产业发展能级提升。”
持续取得重要进展
作为天津生物制造领域的核心研发机构之一,天津工业生物所自建所以来,围绕绿色低碳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加强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聚焦工程生物设计创制和工程化应用,突破了酶蛋白理性设计与改造、人工细胞工厂设计构建等关键技术,形成了先进的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体系。2021年,天津工业生物所更是在二氧化碳生物转化方向实现重大突破,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从头合成。
今年以来,天津工业生物所在二氧化碳生物转化利用、工程菌种创制和产业化、科技设施平台建设等方面持续取得重要进展,好消息接连不断。
天津工业生物所法定代表人、副所长向华介绍:“比如,我们开发了平面拉膜技术,首次实现电驱动合成ATP(三磷酸腺苷),为转化二氧化碳廉价供给ATP提供全新路径;开发了生物催化生成活性维生素D3技术,设计了一条多酶级联催化体系,实现了活性维生素D3的新型生物制造,合作企业拟在天津建设年产5吨规模的生产线,全部达产后预计形成每年3亿—5亿元的产值;布局了‘工程菌种铸造’重大装备设施平台,眼下平台即将投入使用,为合成生物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提供重要支撑。”
助力天津成为合成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实施高地
近年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生物基产品与服务创新空前活跃,一个以合成生物技术为驱动、生物制造产业为支柱的生物经济时代正在到来。
今年9月,我市发布了《天津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6年,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成生物领域创新成果,布局一批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的生物制造产业化项目,并从创新策源能力持续增强、产业化效益持续显现、产业生态持续完善3个方面明确了具体目标。
“《实施方案》的出台,将在强化政策引领与产业规划、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与资源配置等方面,促进我们和天津展开合作,助力天津成为合成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实施高地。”向华表示,“本届大会的召开,也是天津工业生物所发挥创新优势、支撑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合成生物技术创新性强,技术迭代速度日益加快,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能够让学术界和产业界及时了解技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升合成生物领域的技术水平、学术水平,加速成果转化。”
(原载于《天津日报》 2024-11-17 第01版)
版权所有 © 2012-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天津空港经济区西七道32号,邮编:300308
电话:022-84861997/84861977,传真:022-84861926,邮箱:tib_zh(AT)tib.ca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