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扫描

【人民日报】给纺织工业穿上“环保内衣”

发布时间:2016-07-28

字号:【大】 【中】 【小】

  作为国内传统型产业支柱之一,传统纺织行业因污染大、能耗高、耗水量大,一直是污染大户。当前,国内部分大型纺织工厂在越来越高的环保压力下被迫停产。脱不掉高能耗、高污染的外衣,传统纺织行业将难以为继。如何让纺织工业成为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工业,是急需解决的难题。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开发了生物酶法绿色染前处理工艺,并在河北宁纺集团成功完成10万米布的生物酶法前处理工艺的应用示范和推广,为该难题开出了药方。

  传统的染前处理工艺流程包括烧毛、退浆、精炼、漂白和丝光等5个步骤。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用大量的烧碱和助剂等化学制剂,耗费大量的水和能源,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据统计,目前我国单位织物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以棉织物为例,1万米棉织物处理需300吨水。与此同时,纤维易损伤,设备易损坏。

  针对这一现状,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天津天纺集团、河北纺联物资供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攻关,历经三年,研发出多种性质优良的纺织用生物酶制剂及生产工艺。他们自主研发的复合酶制剂,可以将传统工艺中的退浆和精炼合并成一步完成,从而大大提高了前处理效率。

  据介绍,酶法退浆精炼一浴完成,降低了蒸汽能耗、省去碱性废水处理成本、减少多种化学助剂用量,可显著降低前处理成本、提高纺织行业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与传统碱法工艺相比,用酶法前处理工艺生产12000米纯棉棉布和11000米芳纶热波卡布,成本可分别降低30%和70%。

  值得一提的是,生物复合酶制剂还具有处理条件温和、效率高、专一性好等特点,不仅对棉纤维几乎没有损伤,还能提高产品品质。

    (原载于《人民日报》 2016-07-22 第20版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