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生物转化甲醇合成蔗糖等方面取得进展
字号:【大】 【中】 【小】
碳水化合物作为自然界最丰富的物质之一,既是人类主要能量来源,也是生产食品、药品、材料和化学品的原料基础。当前碳水化合物生产仍高度依赖植物种植,开发不依赖生物资源的二氧化碳转化碳水化合物的技术路线具重大意义与挑战性。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功能糖团队在前期人工转化二氧化碳合成己糖研究工作基础上(Science Bulletin. 2023),设计构建了非天然蔗糖合成途径,与自然合成途径相比,反应步骤和ATP消耗显著降低;针对途径中的关键酶进行分子改造,催化效率提升70倍;围绕体外生物转化体系中的多酶适配性研究,开发了循环扫描迭代进化方法,蔗糖合成转化率提高至86%,产物浓度达到14 g/L;进一步基于蔗糖合成路线设计了自循环驱动的淀粉合成方法,无需添加引物即可实现生物转化甲醇合成直链淀粉,且具有较高的合成效率。该研究所构建的生物转化系统与开发的电催化/化学催化固定二氧化碳系统相耦合,实现转化二氧化碳合成多种复杂分子,应用于食品和医药领域。本研究聚焦甲醇转化为结构多样的高水碳化合物,利用建立的高效体外生物转化平台为低碳分子生物转化合成长链糖类分子甚至化学品,提供了一条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解决方案。
该研究获得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成生物学海河实验室项目、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会员等项目的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期刊上。天津科技大学客座博士王玉瑶和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陈朋副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孙媛霞研究员和杨建刚研究员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低碳化合物生物转化合成复杂糖分子
版权所有 © 2012-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天津空港经济区西七道32号,邮编:300308
电话:022-84861997/84861977,传真:022-84861926,邮箱:tib_zh(AT)tib.ca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