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业生物所等在基因编辑治疗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方面取得新突破
字号:【大】 【中】 【小】
全球约有200多万人因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失明,被称为“不可治眼病”、“家族的梦魇”,其中以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 RP)最为常见,缺乏有效治疗。基于CRISPR的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原位纠正引起疾病的基因突变,可以恢复生理水平蛋白表达,具有一次治疗终身治愈的巨大潜力。
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毕昌昊研究员带领的合成生物技术研究团队、张学礼研究员带领的微生物代谢工程研究团队联合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孙晓东教授团队,利用碱基编辑器精准纠正了RP小鼠的基因突变,挽救了感光细胞,恢复了RP小鼠的视觉功能。
在研究中,研究团队针对RP小鼠基因突变类型选取适宜的碱基编辑器,筛选特异性引导RNA(sgRNA),并采用双AAV投递系统结合断裂内含肽系统实现体内递送。通过单次视网膜下腔注射,该碱基编辑系统高效、精准纠正了位于视网膜神经细胞的致病性单核苷酸变异( single-nucleotide variations, SNVs),恢复了功能性蛋白表达,延长了感光细胞存活时间。后续电生理及行为学结果表明,RP小鼠的视觉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本项工作作为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治疗的新方向,为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带来曙光。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合成生物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项目的支持。相关结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论文第一作者为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吴轶栋博士研究生、万晓玲助理研究员、天津工业生物所赵东东副研究员、陈旭旭硕士研究生、王玉杰博士后。论文通讯作者为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孙晓东教授和万晓玲助理研究员,天津工业生物所毕昌昊研究员和张学礼研究员。
碱基编辑用于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设计与优化
版权所有 © 2012-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通讯地址:天津空港经济区西七道32号,邮编:300308
电话:022-84861997/84861977,传真:022-84861926,邮箱:tib_zh(AT)tib.cas.cn